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以多样化的类型分散于中国各地,明清时期,这种建筑形式逐渐得到完善,后来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建筑风格。
与南方庭院形制高窄的天井院落不同,北京四合院内院方阔,光照充足,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
四面房屋虽然各自独立,但都朝向院子开门设窗,彼此之间又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
“庭院深深深几许”,徜徉其中,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亦古亦今的院落氛围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东方古韵。
东四胡同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在这里,既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建筑。
走进院落就能看到历史感十足的影壁。这是在以前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的建筑,也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标配,既能保护隐私,还能体现气势。
进到院子里后,就能看到一个精美的垂花门。在传统四合院中,前院与内院以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可用来会客,内院则是家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旧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二门”便说的垂花门~
园内的建筑都显得非常有历史韵味,房檐的雕饰、门口的石墩儿、正房、倒座房、厢房等结构非常地完整,把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很棒地展现出来。
老舍故居是一个不规则的四合院,一进正门是一个狭长的偏院,向右跨过一个木质的影壁,是故居的主体。
院子里有两棵柿子树,是1953年老舍先生亲手种的,“丹柿小院”这诗意的名字就因此而来。
树木、花草、鱼缸分布在中庭四围,让这个普通的小院看起来整洁而又不失生机。老北京那句“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讲的就是这样的四合院生活吧~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不到57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仿清砖木结构,木棂花窗,古色古香。历经了二百年风雨沧桑,仍富有浓浓的历史古韵。
刚进大门,就会被凉亭上肆意生长的一串串紫藤所吸引,随意搭落在柱子上,守护着府邸。再往里走,能看到一所可以两处进出的四合院,名叫“阅微草堂”,是不是很耳熟?
大门前一棵巨大的古槐,已经成为了故居内重点保护对象。后院内有几株的海棠,等到花期盛开之时,清幽的花香随着微风飘进四合院,非常舒适~
步入庭院,一尊郭沫若铜像悠然自如地坐在枝叶纷披的银杏树下,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这一棵银杏树名为“妈妈树”,是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共同栽种的。
穿过垂花门,就是由东西厢房和俩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合院。回廊、暖廊将其连为一体,迎面五间正房是郭老的卧室、写字间和客厅,均按原状陈设展览。
一座建筑见证一段历史,在偌大的四合院的游逛,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老故事的回声。
曲廊院是一间茶室,经设计师之手,这座北京旧城胡同里的四合小院,不仅修复了旧建筑,而且植入了新元素;将流线视觉化,转化为“廊”的形式。
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建筑的新意:竹林景观、玻璃幕墙;又能发现它的旧:清代遗留下来的灰砖石、木厢房结构。
走在抬头可见乌鹊的天空、随手可触摸到的灰墙,以及安静的会让你忘记时间的小院,在这里的每分每秒都充满了韵味。
前门一家大隐隐于市的民宿——隐世·叠院。从外看去,两个常见的朱红色大门,如果不是能从全透明的窗户看见内里的现代感设计,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
一进院就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木质结构餐厅、二进院的未来感休闲区与三进院的竹院房间,有种时空穿越的交错感。
整个空间在白色和木色中镶嵌有一点点绿,给人一种中式庭院的静谧、空灵与清远之感。
既是民宿,也是甜品咖啡店。坐落于一个四合院内的雅致小院子,保留着原有四合院的格局,内错的空间,错落的屋檐,但也不失现代之感。
推开古色古香的木门,宛若进入了世外桃源。静谧的庭院,加上穿梭在百年树下的云雾,如人间仙境,很适合在这里安放下心情。
除了中央仙气水池,小院拱门的设计、工艺墙面、透明的方形玻璃窗,又融合了中式古朴的元素,处处充斥着四合院的传统气息和质感。
装修是在中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简约风,青砖灰瓦,木质的桌椅和摆件,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游逛其中,北京城⼆环内稀缺的开阔天台与胡同传统灰⽡屋顶、百年银杏古树相映成趣,老北京城区风光尽收眼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