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候斥巨资购入大量实木家具,却并没有让家显得高级。
因为很多时候实木家具自带一种自然气息,让人容易亲近,不高级,不一定是坏事。
毕竟如今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高级已经不是现代人的唯一追求,很多人都想挣脱风格的桎梏,装出独一无二的家。
但不考虑风格,功能规划和审美品味之间就存在一个gap,不知道该这么跨越,考虑到材质是影响家居氛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想尝试换一个切入点来代替常规的风格探讨,那就是: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著名的“刺猬效应”描述了这一命题: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近取暖,但为了避免相互刺伤,它们又不能离得太近。
刺猬效应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既不冻死,也不扎痛,就像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关怀,又有明晰的界限,这需要对距离感有相当精准的把握。
比如看到反光大理石的地面,就自然联想到酒店大堂,这种一丝不苟、板板正正的材质,很容易让人心生戒备。
而看到原木、藤编、棉麻织物等元素,脑子里不自觉浮现温馨的家居场景,天然又易获得的材质,总是让人不自觉的感到放松。
下面两张图,明明是“一模一样”的两张沙发,就因为材质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受,几乎是天差地别的。
左边虽然是方形的,却给人舒适安心的感觉,很想躺在沙发上rua靠包;而右边这款就高冷多了,仿佛坐上去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压出一条褶皱影响画面的高级效果。
在造型、空间、布局都很相似的家居场景中,单单是材质不同,就足够表达出亲近或疏离的不同氛围,天差地别。
我们提出“装修距离感”的感念,一方面可以对宏观环境有更升华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更加能从细节上关注每个角落的材质距离搭配,更好地营造出想要的氛围。
我们有时候是把喜欢的装修风格,与向往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形式大于内容,最终舍本逐末。
你想要的家,是时髦高级,还是温馨自在,不一定要考虑风格,只关注氛围营造、场景规划就可以了。
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不同的距离感的材质的搭配,所以把握好材质距离感,比风格更重要。
考虑清楚想要的氛围之后,利用材质所表达的不同距离感进行设计,比一味追求北欧、日式、现代等刻板风格标签,更具趣味性,更有个人特色。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判断一种材质的距离感是远是近,以及如何应用这种距离感。
距离感远的材质,包括金属、玻璃、石材、岩板等等,这些材质的共同特点,是触感很冰冷,它们往往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被人为制造生产、提炼加工出来的。
即使其中有些材质存在于自然界中,也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很远,像是石材,一般不会出现在传统的民居室内,需要从山上开采出来。
这些材质的表面,往往摸起来没有任何涩感,非常非常光滑坚硬,表面没有任何肌理,细腻到有反光,这种材质给人的距离感通常比较远。
硬度越高,距离感就越远,玻璃花瓶看起来就比瓷瓶要更高冷,这是因为玻璃通体硬度高,而瓷器只有最外面一层釉面能达到相当于玻璃的硬度。
距离感远的材质,适合打造高级感,营造出一种“不可亵玩”的疏离,所以距离感远的材质和轻奢风、极简风比较搭。
虽然我们不囿于风格,但是使用远距离材质,必然会带有轻奢或极简等风格的影子,但是会更加个性化。
木地板、地毯、藤编、布艺等毛茸茸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比较亲近,这些就是距离感近的材质。
近距离材质的共同特点,是表面呈现出漫反射的光泽,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都柔和到不行。
它们大多保留了天然的纹理或质感,而天然材质自身组织结构形成的机理,自带舒适的感觉,可以与我们很贴近。
多说一句,除了材质之外,色彩和形状也对距离感有很大影响,暖色近,冷色远,弧形距离近,笔直的线条和角距离远。
自然界和生活中越常见的东西,距离越近;越不容易看到的材质,距离越远,不仅是材料本身,它的排布序列,也同样影响着距离感。
同样的砖用不同排列形成的花纹,艺术漆用刷子刷出不同的笔触,距离感都不同。
除了不同排列组合能带来材质距离感的变化,距离感的远近还是一个相对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木地板和瓷砖相比,距离感是近的,和床品相比就远了。
我们在搭配不同距离感的材质时,要注意对比和调和,如果距离感远的材质做一些柔化,距离感近的材质整形成光滑表面,都能弱化其本身的特点,让距离感的差别缩小。
下面这个空间,木地板无缝密拼成为一个光洁的面,距离感稍变远;硬冷的餐桌做成不规则弧形,距离感拉近,空间的材质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
原本恢弘庄严的皇家园林,经过岁月的洗礼,会变得平易近人;红砖墙在西北的风沙环境之下,距离感也会越来越近。
材质所表达的距离,是由由它们不同的肌理、色彩、质感造成的,距离感的远近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你想要什么样的家。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小户型适合用距离感近的材料,因为面积小就意味着空间上的距离近,比如墙距小、层高矮。
打造近距离的空间感受,除了多用实木、布艺,也可以尝试用艺术漆和壁布,丰富的肌理可以增加漫反射的条件,让空间的距离感更近。
我们和构成居室的材质之间,存在真实的距离:踩在脚底下的地面距离远,手能触摸的桌子、柜门距离近;眼睛看到的背景墙距离远,能坐、躺、卧的沙发和床距离近。
距离从远到近的顺序,大概是:踩在脚下的>只能看到不会摸的>手会接触的>接触面非常大/能把人整个包裹的。
这种客观存在的真实接触距离,一般来说要选择符合逻辑的材质,也就是地面选距离感最远的材质,桌椅板凳选近一些的,沙发和床不必说,织物的距离感是最近的。
• 茶几、餐桌离我们很近,用岩板或金属材质,不仅时尚度得到提升,距离感也增加了。
有些时候,视觉感知的质感会存在欺骗性,和触觉感知的质感之间有偏差,比如一个看起来柔软的东西,实际上可能坚硬无比。
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妄图用这种视觉欺骗性做文章,视觉和触觉统一才能更加和谐。
无论是明明应该冰硬偏远的瓷砖,做成距离感近到可以“肌肤相亲”的木纹;还是本该有木制温厚触感的柜门,印上高冷的大理石纹,都是丢掉自身优势的画虎类犬。
最后,虽然材质的距离感有远近、无优劣,但我个人还是更推荐大家尽量多用距离感近的材质。
作为文明的现代人,人与人之间总是体面的保持着比较远的距离感,小小的家似乎是唯一能卸下所有防备的地方。
材质距离感的概念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觉得文章有用,麻烦点个【赞+在看】支持一下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妹子穿瑜伽裤还要穿内裤吗?女司机带图回答太赤裸裸,评论区玩梗更是污上天了
8场7球2助,39岁C罗再拿全场最佳:点球16罚全中;射术排全球第17
苹果团队谈 AirPods 4 耳机:Snorkel设计、H2芯片实现主动降噪等
Redmi A Pro系列电视开售:43-75英寸全覆盖 售价1399-32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