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Mysteel:钢材出口大幅增长下行业发展的现实思考

  2023年1-7月,中国钢材出口5118.54万吨,同比增长27.5%,出口量达到去年全年的76%;钢材净出口4676.64万吨,同比增长39.3%,净出口量达到去年全年的82%,净出口总量占全国钢材表观消费的8%,比2022年全年上升3个百分点。

  国内钢铁消费走弱,出口却大幅上升,似乎整体需求有韧性,只是结构有所变化,未来钢材需求呈现对出口依赖度走高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当前出口的大幅增长并非建立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生产过剩导致原料价格上涨、企业恶性竞争,行业效益被极大压缩,未来需要更加严格贯彻限产或许才能改变这一格局,使得行业转向高效益健康发展。

  钢材出口和净出口的累计增速在2023年2-4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月下降。2023年2-4月,中国钢材出口量的累计同比为81.8%、82.4%、82.5%,净出口累计同比为48.0%、52.4%、54.3%。

  上半年出口高增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供应的短缺。2023年上半年,全球10大产钢国(地)中,仅有中国、印度、俄罗斯、伊朗实现产量同比增长,其他国家均有不同幅度地下降。从地区来看,日韩粗钢产量小幅下降;欧洲地区大幅下降;美洲地区也有明显下降。但中国上半年粗钢产量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供应的差距为中国资源出口提供了便利。

  除了基本面因素外,汇率波动加强了出口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整体呈现贬值态势,美联储加息周期的不断拉长叠加中美摩擦反复以及国内经济动能减弱,使得人民币走弱,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经历两波贬值,尤其是3-6月,持续贬值突破7.2。人民币贬值使得中国资源性价比变高,海外进口需求增加,中国贸易商出口意愿也增强,从而不断推高钢材出口。

  然而进入下半年,海外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叠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资源出口优势削弱,出口高增局面难持续。6月份全球前十大产钢国粗钢产量为4.82亿吨,已实现同比增长2.42%。另外土耳其、越南、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了对中国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出口限制增加,阻碍出口增长,侧面表明中国钢材出口的高增长是脆弱的。

  从总量层面来看,出口高增长确实在阶段内维持了总需求的相对稳定,从而为国内钢厂缓解了供应压力,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2023年1-7月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同比下降0.2%,但生产同比上升2.3%,相对稳定。而生产的稳定性对稳定市场预期、稳定产业链以及稳定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的钢材在国际市场上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出口也以普通钢材低价出口为主,产品的替代性比较强。以热卷为例,2023年1-7月,中国热卷国际市场均价587.18美元/吨,比美国中西部、欧盟和日本市场价分别低45%,29%和35%。所以一旦中国钢材的性价比有所降低,出口优势就会大大减弱,并且也更加容易受到反倾销调查和限制。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低端钢材的生产占用大量资源,而低价竞争下盈利空间有限,国内钢企被困于低端、薄利的经营模式,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虽然在出口大增下,钢材生产量维持相对稳定,但行业利润持续走低。2023年1-7月,热卷和螺纹大多数时候处在亏损状态,并且进入8月之后亏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月以后冷轧扭亏为盈,但盈利水平显著低于2021年。

  钢材利润被压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铁水产量下,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根据Mysteel调研,2023年1-7月全国铁水产量5.15亿吨,同比上升5.4%,并且从3月开始,单月铁水产量7000万吨以上,持续处于高位水平。铁水产量高意味着原料(即铁矿石和双焦)的需求旺盛,双焦在国内市场定价机制下价格相对稳定,但铁矿石作为高度依赖进口的品种,价格随需求水涨船高2023年7-8月铁矿现货价同比上涨14%,而钢材价格同比下降5%,原料价格上涨、终端价格难涨,钢厂利润被极大压缩。

  出口高增对中国钢铁行业并非优质机会,而是一种低质量的高增长,阻碍了行业效益的提升和行业高质量转型,因此在短、中、长期,钢铁企业生产控制都是必要的。

  粗钢平控政策仍未出台正式文件,铁水产量持续上升。7月下旬开始,粗钢平控传闻出现,截止目前,根据Mysteel调研,江苏、河南、河北等地陆续有钢厂接到限产通知,但大部分省份钢厂表示暂未接到通知,不影响生产,维持高产能利用率。当前市场对平控预期出现明显分歧,应尽快实施控产,一方面矫正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如将控产时间延后,则后期限产任务将更为繁重,不利于行业的稳定运行。

  中国钢铁消费在2020年达到高峰,后长时间预计维持下降趋势,减量发展势在必行。参考国际经验,在钢铁消费达到顶峰后,大约会有10年左右的下降期,预计2025年和2030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分别下降至9.33亿吨和8.56亿吨,较2022年分别减少1.15亿吨和1.92亿吨。面对消费的长期下降,产量必然呈现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和2030年中国粗钢产量分别下降至9.8亿吨和8.9亿吨,较2022年分别减少5190万吨和1.42亿吨。在我国钢铁消费面临长期下降的情况下,生产端应长期实施减量发展政策,以避免无序竞争。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高,目前90%以上的粗钢来自于高炉-转炉冶炼,在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需降碳减排。2023年7月11日,习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此后碳排放量将是绿色转型最重要的指标。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我国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行业,迫切需要对钢铁行业进行碳约束。

  一定周期内给每个省份乃至每个企业制定碳排配额,对于超出的企业和地区征收碳税,同时健全碳交易市场机制,提高配置效率。

  对于单位粗钢产量的碳排放进行控制,要求企业加速冶炼技术升级,降低碳排放的速度,尽快实现碳达峰,对于不达标的企业征收碳税或强制限产,促进全行业低碳产能占比提升。

  当前国内的钢铁企业多数更加重视市场份额,而忽略了全行业的效益水平。即使在平控消息传出之后,市场对政策落地的预期并不强,少有企业主动减产,7月以来全国247家钢厂的高炉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大大超过前两年同期。

  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每个企业共同努力。各企业应当主动降低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将更多的生产资源投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碳排放等环节,不盲目追求市场份额,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综上,当前钢材出口的高增格局仍是低质量发展的表现,未来需要政策端和企业端共同发力去减量提质,从而抬升行业效益,促进中国钢铁行业的高质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