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住新屋过新年四世同堂家庭开启幸福生活新一页

  临近除夕,俞际东和老伴儿温淑琴早早地忙碌起来,打扫卫生、准备年夜晚的食材、包馄饨包团子,老俩口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和我弟弟约好了,一起来我的新家过年,大家热闹热闹!”

  俞际东的新家在常熟市碧溪街道浒西村搁墩湾俞家巷2号,是由一栋钢结构的两层半白色别墅和耳房组成的小院。从远处看,简洁的外立面,石头错落垒砌的外墙组建成了这座特殊材质的小院,和普通砖瓦结构的房屋没有什么区别。院前还有两片很小的自留地,里面种着青菜和几株杨树。门头上“吉祥如意”的横联仿佛在诉说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

  走进屋内,传统的中式装修设计便映入眼帘。“这种轻钢材质的房子保温性特别好,前段时间的寒潮,很多人家里的水管都冻住了,我这里完好无损!”俞际东建造这栋房子前后花了120万,比传统的砖瓦房还便宜。他十分得意自己的“作品”,“房间够住,而且还很暖和,所以今年想把家里人都叫到我这里一起过年。”

  可谁能想到,俞际东在两年前差点搬去城里住。浒西村所在的碧溪街道是常熟“碧溪之路”的发源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借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的东风,先富了起来。很多人像俞际东一样,建起了二层别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气派的房子如今显得老旧了。

  “原先屋后是村里出了名的脏乱差地带,没有人愿意靠近这里。”俞际东回忆,当时后面有一个养鸡场,三面环水,所有的排泄物都直接排进河里。平日里,大家根本不敢开窗户,河水又脏又臭,苍蝇像蜜蜂一样,环境差的不得了。2019年初,儿子俞洁跟俞际东商量是翻建房子,还是直接去城里买商品房。当时俞际东犹豫,毕竟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搬走也舍不得,但要不搬走,就意味着还要继续忍受周围恶劣的环境。

  不只是俞际东一家,沿河而居的十几家村民都对恶劣的环境有些抱怨。“村里很多地方的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都非常差。我们当时计算过平均每户的环境改造需要6万元,搁墩湾便有40多户,苦于资金需求量大的问题,迟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浒西村党委书记王俊说。

  转机出现在2019年。对照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常熟以村庄人居环境“233”专项行动为抓手,在部分地区先行实施全域美丽宜居村庄优化提升工程,把农村打造成为常熟城市生态“后花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固的基础。

  浒西村立马启动俞家巷周边的“千村美居”工程,其中就包括俞际东家的房前屋后。建设美丽村庄,首先要啃下硬骨头,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养鸡场开始。经过反复的沟通,上门做工作,养鸡场在当年10月份被整体搬迁到新址。听到这个消息后,俞际东当即决定,“不走了,就在老地方翻建房子!”在当年11月,俞际东开始动工建新房。俞际东心里还是一直犯嘀咕,“千村美居”工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建房子的同时,村里经常也征求我对房前屋后的环境改造的建议。”俞际东指着门口的两块菜地说,“当时不只是我,村里很多人都想在自家门口留一片小菜地,可以种种菜种种树,虽然过上了现代生活,但是农村就应该有点农村的样子。”

  去年6月,俞际东的新房建好了,房前屋后的环境也有模有样了。两个月后,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便住进了新家。现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俞际东家屋后一湾碧水环抱着村庄,湾里种满了桃树,周边曲桥、景石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河里时不时还有两三只鸭子游过,河岸上还有两个村民悠然垂钓,宛如一副田园山水画。老伴儿温淑琴在一旁开玩笑地说,“现在环境好了,我这个房子都能多卖50万!”

  “现在屋里住的舒服,外面的环境也更加清爽了,每天吃完饭出门散步,家门口就是一个小公园,生活、锻炼别提多惬意了!”俞际东87岁的老父亲俞坤元在旁附和着。

  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时,俞洁和媳妇胡雪梅下班回到了家里,他们对现在的房子和环境也是不停地点赞,“千村美居工程让我们能坚定留在村里生活的想法,对我们俩来说,住在这里可比住在城里上下班方便多了。”

  不仅仅是俞际东家的房子,如今常熟越来越多农户房前屋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幸福感也不断的提升。截至去年底,常熟累计完成“千村美居”投资20.6亿元,惠及农户4.77万户,建成各类美丽村庄、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洁村庄、“千村美居”点位合计20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