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建筑钢构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仅10年时间,中国建筑钢构行业增长率达到20%以上,其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在国内众多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近10年钢构行业发展速度创造了奇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钢构企业已超过10000家,而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也有100余家。各钢构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不外乎两个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托起建筑钢构行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钢结构以其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新颖美观等特点,在建筑应用中的优势日益突出。80年代还仅仅应用于少数建筑屋盖部件,如体育馆的网架、工业厂房钢屋架,到了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我国钢铁业高速发展,钢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工程中出现了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高层钢结构建筑、重型工业厂房以及一大批以网架、网壳为代表的空间结构。尤其是近几年奥运工程、大型体育馆兴建中,大量采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索膜结构和重钢结构等,更是托起了建筑钢构行业的兴旺。

  建筑市场壮大成就钢构企业规模。由于钢结构经营进入门槛低、安装施工周期短、利润比建筑施工相对较高,因而涉足钢构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一些企业在钢构市场掘到第一桶金后,再投入自办加工厂、生产线,轻钢构、重钢构同步发展;一些企业通过谋划上市,或借壳、收购曲线上市,在市场募集到资金再经营于钢构的科研、设计、制造等,促使自身规模不断扩大,迅速成为当地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而另一些钢构企业通过承接高难新等有影响的钢构品牌工程后,迅速名扬市场,并与一些中小钢构企业拉开了竞争档次,夺得行业发展的先机。钢构企业迅速发展的现实和良好的利润空间,又促使一些建筑企业、房地产集团纷纷投入这一行业,而一些省市提出将钢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动钢构产业基地建设,为钢构企业做大提供了孵化摇篮。

  当下一些知名的钢构企业迅速崛起的成功先例,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同时,新颖优美的钢构造型激发了众多建筑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有利的基础和仍处于高速成长的钢构行业,必将吸收大量的资金。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广阔前景毋庸置疑,与建筑业血脉相连的钢构业也是无限商机,已经成为国内外钢构企业的共识,而这个乐观的预测还基于两个方面。国际上已经有成功的先例。由于发达国家先进的钢构工业,使钢铁材料品种和质量可充分满足钢结构需求,同时,由于钢结构具有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小等优势,促使业主、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选择钢结构。在欧洲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轻钢结构住宅由于工业化程度较高,因而成了这些国家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美国采用轻钢结构非住宅建筑投资达到50%以上。

  国内巨大的建筑市场给钢构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我国钢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这给进一步扩大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比重,全面推进建筑钢结构行业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建筑工程应用钢结构,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我国钢结构行业的现状,有关方面已确定:至2010年,力争全国建筑钢结构在建筑工程投资额总量的比重从10%扩大到20%,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达到全国钢产量的6%。而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场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普遍采用,钢构产品在又一轮新机场建设、新铁路站台建设热潮中的应用,以及多高层钢结构住宅、门式钢架轻钢房屋和重型工业厂房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必将推进建筑钢构行业新一轮的发展。看到建筑钢构的良好前景,国内外各路资本也跃跃欲试,投资和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这就是现行建筑钢构的市场和前景,也是众多钢构企业发展的机遇。

  在钢构行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另一面,是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众多建筑钢构企业。建筑业僧多粥少的残酷竞争局面如今同样在钢构行业重演。随着钢构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特殊材料应用成为结构设计的亮点,而大跨度、大空间、大吨位、新结构应用也给钢构企业安装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众多建筑钢构企业深思并着力探索的新课题。综观国内建筑钢构企业,其发展的着力点应有所不同:强势钢构企业要在做大规模与持续发展的联结点上,突破自我赢得未来。股市有强势股,钢构行业同样也有强势企业。所谓的强势企业,是指在国内众多建筑钢构企业中具有影响力、有相当规模与实力的前20强。其经营能力涵盖从轻钢、重钢到钢结构体系大多领域的设计、制作与安装。这些有影响、有实力的钢构企业依托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科研开发和已建的品牌工程优势,无疑在这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尽管是强势企业,但与国外钢构公司比,无论是经营观念、设计理念,还是科研投入、人才优势、资金实力、技术先进、质量品牌,以及钢结构加工制作水平、施工安装装备仍有一定的差距。

  钢构行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由行业中的强势企业来担当领头羊,也惟有强势企业有市场推广的能力,能把一部分中小企业转变为大企业,能把创新转化为巨大财富。强势钢构企业要在钢构行业的未来担当率先的使命,缩小与国外著名钢构公司的差距,就必须在做大规模、做强产品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即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创新涌动,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一个面向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第一,要聆听市场声音,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未来钢构市场。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力。强势钢构企业相对中小钢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但横向比,强势企业之间水平相当,各有特色。强势企业如果不置于竞争前沿和高端,优势的含金量必然不高,如不把世界一流作为追赶目标,每年如拿不出优异的成绩单,优势地位必将被后来居上者所替代。这就要求强势钢构企业对产业规模和内涵有更高的追求,其竞争着力点不能只停留在同行间的竞争,而是要向国外的先进企业看齐,与强者比,向优者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这是强势企业应有的抱负与气慨。随时聆听市场的声音,适时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再造竞争优势,这正是强势企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这中间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力促经营结构调整,从以往的粗放式、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产相结合,引领未来钢构市场的技术进步增长方式。要实现这个转变,应着力从管理理念、经营战略、品牌更新、企业文化、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管理上实现全面创新。同时积极创建完善适应市场的应变系统,不断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过程控制、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能力。以此做大做强规模,做新做优产品,以此来确保质量、价格和服务上占有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经营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强势钢构企业惟有不断聆听市场声音,不断攀登市场的高端位置,全力争做市场的高端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未来钢构市场。

  第二,整合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实现钢构创造梦想。尽管有的建筑强势钢构企业近几年在科研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强于建筑中小钢构企业,一批专业设计、施工安装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但为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我们科研水平、设计理念、建造工艺、配套钢材限制有关,也是一些重大、重点工程在招标中往往被国外设计方案中标的主要原因。的确,钢结构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设计超前体现建筑钢构应用发展新趋势,北京奥运水立方、鸟巢工程的建设,江苏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建设,最复杂的可开闭式屋盖制作、安装难题的突破,必将给设计师的创新开拓思路。要求设计不断翻新、技术不断创新、工艺不断改进,已是项目业主对钢构应用的新需求。而新颖钢构施工历来是在设计创新施工条件不胜具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设计的创新力与施工安装能力,以及新颖钢构产品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强势钢构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惟有先进技术才能取得市场竞争之胜利。

  要赶上市场潮流步伐,改变高新技术依赖跨国公司、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状况。目前国内领先的强势钢构企业就必须加速引进人才,加强科研投入或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联姻,兼并有特色、有科技含量的中小钢构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国内外钢构设计、加工、施工最新发展为方向,以解决工程中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为目的,为重大结构工程的重大技术的设计、制作、安装等量身定做专利技术,以此抢占市场高端,拓宽市场竞争平台。当然,科研开发、技术创新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上看,依我们现在的科技资源和能力,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而一方面要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力求在高端技术设计、制作、安装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拥有自己的钢构集群品牌、高端品牌和著名品牌,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并与相关部门一起建立和完善钢结构技术标准及设计软件,编制相应工艺工法,为新技术推广开辟绿色通道,进而提升钢构行业整体水平,真正实现从创新技术到创新市场,从钢构制造到实现钢构创造的梦想。

  小钢构企业要在做强自身与寻求特色的联结点上,力促企业转型的纵身一跃。目前钢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相对于一些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强势钢构企业而言,由于专业化程度低、经营手段单一、人才缺乏、科研资金缺少、创新能力不足,在现阶段又由于钢构产能远大于实际产量,生产业务不足,导致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和利润下降。尽管竞争激烈,举步维艰,但还是没有到面临洗牌的危机。其原因是钢构行业一部分属于设计、加工组装型的制造业,如果没有小而专、小而精的企业,其产业就没有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的基础。钢构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业主对钢构要求的个性化、独特化以及设计者对钢构造型的差异化,使钢构市场需求始终存在着多元化。市场的细分大大削减了某家钢构企业一枝独秀的可能性,这既给一些中心钢构企业带来市场机遇,同时,又给中小钢构企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而目前一些中小钢构企业的经营模式:一是工程分包施工;二是提供材料与加工,竞争的主动性欠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调整和优化经营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构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环节。中小钢构企业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谋求主动,关键要从数量型转到技术创新型,在做强自身与寻求特色的联系点上,构建新优势,其经营运作方式有:

  第一,要遵循市场规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中小钢构企业大多小而灵活,靠机遇发展而来,这是中小钢构企业的特点,也是特色。寻找市场需求,从企业最熟悉,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做起,就是遵循市场规律。企业经营最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不顾自身财力、物力情况,别人上网架,你也硬着头皮盲目上马,结果产能过剩背上包袱,压价竞争效益下降。量力而行,不是不作为,也不是慢作为,而是要在经营中正确处理可能性于现实性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中寻找自己能做好,能做出特色的经营路子。专攻一行,做出特色;做精一个,做出品牌。遵循市场规律就是讲求科学,遵循有多大的锅,贴多大的饼经营原则,才是中小钢构企业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着力点。

  第二,要寻求市场突破点,把握机遇,勇于创新。中小钢构企业大多存在着经营类同、产品重叠等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中小钢构企业要谋求新发展,必寻求市场的突破点,这一突破点就是创新,比如,别人发展设计、计算、分析软件技术,我则提升施工机械、焊接、栓接及先进吊装技术装备的效率;别人主攻高层矩型钢管混凝土结构,我则在低层冷弯薄壁型钢龙骨结构上下功夫;别人有大批量钢构生产能力,我则在节约用钢、合理用钢和降低成本上体现优势。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有些事今年条件或许不成熟明年或许就水到渠成。所以开拓钢构市场,既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又要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突破点,并朝着做专、做精的方向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品牌打造,培育专有技术,增强特色技术,提高综合竞争力成为中国建筑钢构市场的领跑者。

  第三,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调整经营结构,谋求新突破。国内钢构行业存在产业链割裂现象,中小企业各做各的,供给能力超过市场有效需求,导致市场残酷竞争。当一件事情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时,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经营模式,恐怕是最明智的选择;当自己经营的产品供大于求时,不如调整产业结构,寻求经营新方式,或来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当然,调整结构有时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智慧。但只要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就应大胆偿试,比如与有实力有规模的钢构企业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共享,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以此来实现双赢和联合做大做强的目的,也是中小钢构企业做强做精的必由之路。建筑钢构资源整合将是钢构行业未来发展最显著的趋势之一,以资源换市场,以提供材料和产品深加工获取业务平台,也是当前中小钢构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中实现经营结构调整,谋求更大发展的新路子。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信息社区报考指南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

  更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