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蓝色畅想丨“中冶钢构绿建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破茧而出“绿色建筑”驶入快车道

  8月16日,中国钢结构协会在河北唐山组织召开了“MCC STEEL HOUSE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技术成果评价会,会议邀请了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肖旭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同济大学教授李国强,上海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贺明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朱忠义,华北理工大学教授苏幼坡

  经过技术评审和现场考察,专家组给予“MCC STEEL HOUSE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充分肯定和好评,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梁柱连接节点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连接构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总结示范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8月17日,由中冶集团主办,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冶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冶绿色装配式建筑”产品发布会在河北唐山举行。发布会上,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党委常委、中国中冶副总裁曲阳和周绪红、肖绪文、聂建国、岳清瑞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点亮“中冶钢构绿建房”注册商标启动球。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面对行业变革的大潮,中冶人勇立潮头敢为先。中冶建研院在钢结构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2000年承担了国内第一个钢结构住宅科研项目,2013年获批承担集团重大科技专项“标准化钢结构房屋产业化及工程示范”,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勇于开拓创新,潜心研究。针对钢结构住宅存在的围护体系不匹配、防腐防火性能差、梁柱外露影响使用等行业共性问题,中冶建研院联合二十二冶集团合作开展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在研发过程中,中冶建研院和二十二冶集团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近50人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覆盖了科研、设计、生产和施工人员。双方密切配合,2天一小会,7天一大会,组织团队例会解决研发、设计、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奋战,成功开发中冶钢构绿建房(MCC Steel House)-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

  “中冶钢构绿建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基于结构受力体系可分、户型可变和钢与混凝土优势可合的研发理念,研发出竖向承重与水平抗侧分离的结构体系、双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装配式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围护-保温一体化技术、结构与围护集成建造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形成了成套专利技术体系,累计申请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利用钢梁与楼板一体化集成技术、钢柱与外墙一体化集成技术、支撑与外墙一体化集成技术等解决了钢结构住宅普遍存在的钢梁钢柱外露影响使用体验、结构防腐防火费用高、涂装与结构使用年限不匹配、墙体装配化程度低等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大空间可变户型设计充分发挥了钢结构轻质高强、跨越能力强的优势,相比于混凝土剪力墙住宅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中冶钢构绿建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在的二十二冶开发的浭阳锦园4#楼项目中进行了示范应用,浭阳锦园4号楼项目位于唐山丰润区康宁路,地下2层,地上22层,建筑高度66.9m,总建筑面积10850㎡,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在中冶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浭阳锦园4号楼项目于2017年3月20日开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努力践行“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新理念,在面对项目施工组织及诸多技术难题时,项目部是高标准、严要求,上下统一,全面谋划,保证这一全新的结构形式能够落地生根。

  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努力下,浭阳锦园4号楼结构已经顺利实施到地上五层。中冶建研院和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共同研发的中冶钢构绿建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综合了钢结构和预制PC结构技术优势,是国内首创的装配钢结构结构体系,为装配式建筑赋予了新的内涵。创新成果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浭阳锦园4#楼项目先后被列为中冶集团重点项目、河北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和2017年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中冶建研院和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更是双双被授予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双双获批组建中国中冶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院。

  新型钢—混凝土板柱结构住宅体系研发成功是中冶人智慧的结晶,装配式建筑行业空间万亿,未来市场广阔,中冶建研院将继续发挥在钢结构建筑领域中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创新研发更多、更好的高效、绿色、环保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在行业内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推动集团装配式建筑业务蓬勃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